專家來了~神奇省錢創意玩具!

玩具不需要多,專家教你如何玩出變化性。 

 1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洪蘭 教授曾在“玩具越多,孩子越無聊?”一文當中提到一位媽媽來信說,她兒子已經8歲了,還不會自己玩一直要人陪。家中有客人來時,孩子就在旁打斷大人說話,吵說他很無聊。家中其實玩具無數,但孩子只在玩具剛買來、新奇時玩一下,過後就不玩了。其實針對玩具的挑選,米加老師想給爸爸、媽媽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玩具買得多不如買得巧;玩得多不如玩得好。』

 

一、如何買的巧?

1.以適齡為基礎,兼具多種玩法為佳。

 

年齡

玩具種類

0-4M

手搖鈴、聲光玩具、彩色圖卡

4-6M

建立架、聲光玩具、固齒器、布書

6-9M

推拉玩具、敲打玩具、大量圖片繪本

9--12M

推拉玩具、敲打玩具、助步推車、大量圖片繪本

1Y-2Y

形狀配對玩具、串珠、穿線板、貼紙書、簡易故事情節繪本

2Y-3Y

形狀配對玩具、串珠、穿線板、貼紙書、角色扮演玩具、騎乘類玩具、拼圖、簡易故事情節繪本

3Y-4Y

角色扮演玩具、騎乘類玩具、拼圖、黏土、蠟筆、建構類玩具、益智玩具、繪本

4Y~

騎乘類玩具、拼圖、建構類玩具、益智玩具、撲克牌、球類活動、剪貼玩具、著色玩具、桌遊、繪

2.國內外安全玩具認證,品質有保障更能玩得安心。

常見的玩具安全認證

 23458

 

 

 

二、如何玩得好?

1.技巧性『陪玩』而非『教玩』

「這個應該是要這樣才對喔!」「媽媽~我這樣玩對嗎?」每當聽見出現這樣的對話時我不免覺得可惜。玩是孩子的天性,內驅力驅使孩子看見新的物品時會好奇摸一摸、敲一敲、拍一拍,也許這個玩具並不是這樣的玩法,但也沒關係!不用急著去告訴孩子正確的玩法是什麼,畢竟所謂的玩法是我們大人所設定出來的,允許孩子先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經驗吧!想起某天才剛滿兩歲的女兒小心翼翼端著『形狀配對插棒板』問我說:「要不要吃蛋糕啊?」還不太完全懂得『形狀配對插棒板』所有玩法的女兒,因為玩具鮮明的色彩而將它想像成各式口味的蛋糕了,我順勢問她:「這塊藍色是什麼口味的蛋糕呢?那黃色又是什麼口味的呢?」「可以給我一塊三角形的蛋糕嗎?」如此既可以滿足她的情境扮演遊戲樂趣又可以讓她從中學習顏色與形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為了教會孩子認識顏色、數量甚至是英文單字,而準備了大量的圖卡或玩具,對著他說:「你看,這是藍色,要記住喔!」重複幾次後,你可能會發現眼前的這個小寶貝開始四處遊走,可別錯怪孩子學習不認真或是專注力不佳!因為比起被教導學會某些知識,他們尋求更有趣的事物來得重要多了也好玩多了。

『陪玩』小技巧:

a. 由興趣做延伸

b. 主、客角色可互換(由孩子決定玩法或大人決定玩法)

c. 訓練擺一旁,不破壞孩子的"玩興"。

 

2.保有玩具的無限可能性

a. 挑選玩具種類不拘泥於性別,讓孩子多元嘗試及摸索。

b. 不侷限玩法,功能性多的玩具為佳。

 

米加老師此次挑選 韓國Wave魔力建構波波棒 作為示範,這組玩具在我們的遊戲課程裡就是功能性多的玩具代表。

內容物中的波波棒、輪子、卡榫、紙卡圖片、木頭配件又區分多種顏色、長度、形狀,小朋友可利用這些配件變化出相當多的玩

《簡單玩》透過製作及組合各種形狀,對於小朋友手部肌肉、眼睛、大腦協調發展就是很棒的練習。 

《進階玩》再加上卡榫,原本平面的圖形就可以變成立體結構,培養小朋友的2D、3D空間概念。 

《挑戰玩》從教學本中構思創作,激發想像。

波波棒有不同顏色以及不同長度,甚至有6種卡榫,光是要取出正確的配件就需要小朋友的高度專注力以及視覺區辨能力,如何完成創作更缺少不了手眼協調能力、邏輯、空間概念的運用。  

3.培養玩的深度

不曉得爸爸媽嗎們是否觀察過家中小寶貝的遊戲方式呢?是屬於好奇心旺盛型,前一分鐘還在玩軌道車;下一分鐘轉向玩起積木